何绍基,字子贞,号东洲,晚号蝯叟,湖南道州(今道县)人,被誉为“有清二百年来第一人。”何绍基推崇碑学,主张书法张扬个性。其隶书和行楷书,都以篆法入笔,行笔如屈铁古藤般老辣坚挺,有惊雷坠石,曲折回荡之气势。从下面这几幅书法作品中,可以体会到何绍基书法鲜明的个性和渊源承袭,也可以看到何绍基与众不同的以回腕法执笔进行书法创作的效果。
(局部)
▲2011西泠春拍
何绍基(1799~1873) 金陵杂述三十二绝句
纸本 手卷
1864年作
29×289cm
成交价RMB: 258.75万元
在此需要说明的是,何绍基的“回腕法”和古人所说的“回腕法”是有本质区别的。古人的“回腕法”其实是“转腕法”,即彻底释放手腕让腕力发挥作用的握笔法,关键是竖腕,而不是把腕勾回,《说文》中有“回,转也”之说。如果按照何绍基的回腕执笔法来写字,那么必定会觉得手腕的运笔很不便利,显得笨拙僵硬,容易失去腕的运笔作用,而且在无法运腕的前提下是难以做到完全中锋运笔。可是,何绍基却能够应用“横平竖直”的书法法则,按照自己的个性需要,手持柔软的羊毫笔,把全身之力应用的笔锋上,把柔软的羊毫笔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,并且写出自己的个性风格。
▲2011西泠春拍
何绍基(1799~1873) 行书 汉书补注手稿
纸本 一册
说明: 是册为何绍基过录《汉书》并补作之作。蓝格稿纸,版心下镌“龙宝书堂”。卷端题“十一月初六日起”,正文过录《汉书本纪》(颜师古朱本),双行夹注为何绍基所作,故文前或文下有“基按”或“基注”等字,注文颇具新意,有极高的学术价值。通篇“汉”字缺笔,为避其父何凌汉讳也。是册为戴隆厚先生旧藏,朱龙湛为之署签并题跋考证,判断为何氏手迹。全篇用笔精研,布局疏朗,应为何氏稿本精品。《曾国藩全集 家书》中提到,子贞“近又考订 《汉书》之讹,每日手不释卷。盖子贞之学长于五事:一曰《仪礼》精,二曰《汉书》熟,三浴《说文》精,四曰个体诗好,五曰字好”。如今,何绍基的一联一轴已犹如拱璧,而何氏之学反被书名所掩。此稿本集学术性与艺术性于一体,当为藏家所珍。
30×19cm
成交价RMB: 201.25万元
运用何绍基回腕执笔法写字需贯通全身力气,非有真才能者不能达到。据何绍基《张黑女墓志》跋文中所记,“每一临字,必回腕高悬,通身力到,方能成字。约不及半,汗挟衣襦矣。”至晚年,何绍基已经可以每天写数百幅对联而无倦容,无一笔松懈,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超艺术境界。尤其可贵的是,经过何绍基的创造,羊毫笔变化无穷的效果得到了极佳体现,羊毫笔成为市场最为普及的书写工具,何绍基对羊毫笔的推广功不可没。
▲2015西泠春拍
何绍基(1799~1873) 行书 苏轼东皋子传
纸本 八屏
143.5×36cm×8
成交价RMB: 184万元
当今书学者,基本还是采用唐人陆希声所讲的“ 擪、压、钩、格、抵”五指执笔法,这也成为书法执笔的“正宗”,可是,何绍基却能以其勤奋聪慧的实践,创造出其杰出的书法艺术,再一次证明了苏轼说的“执笔无定法”。
▲2013西泠春拍
何绍基(1799~1873) 楷书 题襟馆
纸本 横披
1871年作
说明:吴昌硕家属及亲友友情提供。
58×228cm
成交价RMB: 143.75万元
近日,由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各地博物馆举办的“还原大师——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展”,正在长沙展出。此次展览全面展现了一代书法大家何绍基的书法艺术,也让我们能近距离感受到何绍基回腕执笔法书写的作品的魅力。